残雪——她的书,全世界只有一个半人能“读懂”

2023-07-29 22:16:54 来源:顶端新闻


(资料图片)

国外最出名的中国作家是谁?恐怕不是获得诺奖的莫言,也不是率真幽默的余华,而是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熟悉的名字:残雪。残雪出生于湖南,只有小学文化,但却在2019-2022连续4年获得诺奖提名。瑞典文学院诺奖评委赞誉她为“中国的卡夫卡”;莫言曾说:“我不预测(诺奖),但我希望是中国的女作家残雪。”美国作家苏珊·桑塔格说:“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,我会毫不犹豫地说:残雪。”然而,与国际上备受推崇的声名不同,残雪的名字在国内一直不为大众所知。那么,残雪到底是谁?为什么她在国内的声名远远不如国外?残雪的作品风格怪诞,语言神秘而具有哲思,常让人捉摸不透。她的好友兼作家何立伟说:“全世界能读懂残雪的,只有一个半人。一个是残雪自己,半个是残雪的哥哥,著名哲学家邓晓芒。”▲残雪与哥哥邓晓芒作为全世界最能读懂残雪的他者,邓晓芒老师的《我的妹妹残雪》一文,也许是我们了解“残雪”,走进其文学与精神世界的一个绝佳窗口。残雪出生于1953年,本名邓小华,比哥哥邓晓芒小了五岁。20世纪60年代,残雪一家遭到运动迫害,邓晓芒等兄弟姐妹四人下放农村,只有小妹妹残雪一人留在家中,陪伴苦难中的父母。在《我的妹妹残雪》一文中,邓晓芒这样讲述说:1969年,我21岁,她16岁,当我那年从农村回到长沙后,忽然发现妹妹已经长大了。她开始和我谈论她看的书,大量的是小说,还有哲学,我发现她的见解很独特。后来一年多的时间里,我们经常写长信交流心得,主要讨论哲学问题。直到有一天,她突然来信说:我要把哲学放一放。她开始把几乎所有精力,都放在文学上。后来,残雪进了一家工厂当铣工,由于性格倔强,她在工厂里受尽了底层社会的欺凌。这八年是她不堪回首的地狱,也是她洋溢着生命之光的天堂,这种感觉自从她第一部创作的小说《黄泥街》以来,就是她几乎一切作品中贯穿的主题。她的文学灵感很多也都来源于八年工厂对她的熏陶。▲残雪在车间再后来,残雪离开工厂,结婚生子并自学做了裁缝。命运的转机出现在1983年,那一年,30岁的她带着自己的处女作《黄泥街》访人交流,她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,而她的作品也充满模仿青涩。可是两年后,当她将重写的《黄泥街》再次拿到哥哥面前时,邓晓芒被这种怪诞的写法所震撼,直呼“惊心动魄”。囿于时代,邓晓芒认为像《黄泥街》这样的作品不可能允许被发表,甚至还会带来牢狱之灾。但他显然悲观了,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风气改变瞬间席卷中国,1985年,残雪的短篇《污水上的肥皂泡》成功发表,第二年,两部小说《苍老的浮云》和《黄泥街》相继发表,她瞬间从一个籍籍无名的裁缝,成为文学界都在讨论的“先锋派”代表人物。残雪的成功并非偶然,她曾在带孩子期间痴迷于自学英文,阅读了大量外文书籍,她的文学风格深受西方现代派影响,但又绝不是照搬西方流派。她是用自己在中国大地上体会到的生活去吃透西方现代文学的神髓,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理念和文学道路。她的作品带来的是一种新的时代精神,她的艺术精神在最高层次上已经达到了哲学境界,也只有这样的作家与作品,才能被誉为真正的“中国卡夫卡”。▲“中国卡夫卡”——残雪但也正因如此,她的作品变得深邃玄奥,再加之写法的怪诞,一般人很难读懂其真意,但又能隐约感受到其作品的力量。正如邓晓芒所说,残雪的作品,“没有一定的哲学感悟力,是读不懂的”,但一旦读懂了,读者就会进入“人类精神的一个更加深邃的层次”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福州发布55处城区积水路段!

下一篇:导演,拍这么色你不要命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