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萧山区开展第五届“萧山工匠”认定,杭州赛福特设备有限公司37岁焊工杨德胜入选候选名单。从事该行业已16年的他,在2021年举办的萧山区焊工技术比武、杭州市“926工匠日杯”焊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均获得第一名,被评为萧山区第九届职业技术带头人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像杨德胜这样的产业工人,在萧山区超过60万人。近年来,萧山区从“试点探索”到“区域展开”,着力强队伍、提技能、助成才,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。目前,萧山技能人才达到29.79万人,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10.77万人。
“萧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入了第四个年头,改革到了全面扩面、提质、增效的关键阶段。”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打造“工匠型”高技能人才队伍
同样作为技术带头人,传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农艺师荣松领衔创建“荣松兰科植物开发技能大师工作室”,在他的技术领衔下,公司累计引进开发新品种200多个,带动农业产值近10亿元。如今,全区累计有1500多名职业技术带头人,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。
区总工会全面推进“产业工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”,培育9家新制造业企业为全区“产业工人培训基地”、4所中职学校为“未来工匠培育基地”,同时充分发挥“匠心学院”阵地作用,实施“百千万”培育计划,每年培养百名工匠型人才、千名应用型技术骨干、万名一线专业产业工人。
为推动产业工人由“工”变“匠”,去年,萧山举行了区级层面“大比武”14场,镇街局产业技术比武102场,带动职工岗位练兵12万余人,切实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。
接下来,区总工会将持续助力产业工人“练内功、壮筋骨”,力争到2025年底,使全区产业工人技能人才达32万人,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12万人。
推动企业与职工“同频共振”
何惠昇是圣奥集团“小微工厂”的一名“阿米巴巴长”,从刚入职时的一位普通职工,到2016年成为企业“虚拟公司”的“老板”,他的工资翻了几倍。通过实施“小微工厂”“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”等创新模式,圣奥集团2021年人均产能提升19%,近年来(除疫情期间外),职工人均工资每年增长15%以上。
在萧山全区,各试点企业正积极探路,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多点开花。
杰牌传动启动全员成长规划和创新DNA计划,发动全员创新,创新年收益的10%作为创新者的奖励,2022年累计实施提案60余件,创效益200余万元。
省级试点企业恒逸集团启动“恒逸工匠百人计划”,目前已选树“恒逸工匠”39名,通过全员创新共采纳合理化建议2000余条,创造直接或潜在效益近4000万元。
区总工会积极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“萧山样板”行动,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。胜达集团有限公司、杭州湾信息港分别获得“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”“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工业园区”荣誉称号。推动产业工人能级工资协商,创新“云协商”模式,去年全区签订集体合同2597份,覆盖职工441798人,着力提高产业工人“话语权”。
同时,区总工会重点聚焦新就业形态群体,深化货车司机、快递员等“八大群体”建会入会,通过引领建、联动建、区域建等多种模式,共新建物流、快递、保安、互联网等工会组织325家,新建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45家,发展会员34375名,进一步壮大产业工人队伍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