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打工前沿】
罗筱晓
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蒲塘村是地处偏远山区的村落。但就在那里,却有一间创办近14年、藏书1.3万余册的农家书屋。
【资料图】
2009年,村里的退休教师寻民强拿出积蓄办起了农家书屋。从最开始在自己家腾出15㎡的房间到后来建起140㎡的专用空间,从自己买书到长沙县图书馆配送图书再到不断有人捐赠图书,寻民强的农家书屋有了名气,他自己也被评为“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”。
不过对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来说,所有这些都不及让更多乡村孩子有书读、爱读书重要。这也是他创办农家书屋的初衷。
在看得到的地方,寻民强的书屋改善的是环境和乡村基础设施。比如书屋的免费托管班服务让村里的孩子放学后做作业有了亮堂、舒服的去处;比如孩子们可以方便地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籍;比如一定的藏书规模还能让学生在其中查阅资料、拓展知识。
但这并非书屋的最大意义所在。随着物质条件改善,对许多农村家庭来说,给孩子安置一张书桌、购买一批图书已不是难事。真正难的,是让孩子们形成阅读、学习的自觉。
农家书屋刚创办时,寻民强到村里小学做宣传,发现六年级的学生中有一大半都跟着家长学会了打麻将、打扑克。从10多年前的“沉迷看电视”到如今的“刷手机上瘾”,在偏远农村,因为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养成的习惯可以轻易地从大人“传染”到孩子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寻民强的农村书屋是“战况”激烈的前线,万余册的书籍奋力从棋牌、游戏手中争夺着孩子们的时间;它又是难得的宁静之地,身处其中,孩子们的精神和心灵便有了栖息之地;更为重要的,它还是一个窗口,让孩子们了解村庄之外世界的样子和人们的生活方式,从而做出对自己人生之路的选择。
让孩子们明白“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,但不读书一定不会改变命运”只是农家书屋诸多作用之一。如今在我国,农家书屋已成为不少乡村的标配,只要定位准确、管理得当,书屋的受益者能由老及少。
在内蒙古,牲畜养殖相关书籍帮助牧民的牛羊卖了好价钱;在重庆,书里介绍的有机水稻新技术成了庄稼人的“好帮手”;在江苏,富裕起来的村民通过农家书屋“有声读书馆”享受到了收听古典名著、相声小说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内容不同、形式各异,但每一间被充分使用的农家书屋所发挥的“灯塔”作用却是一样的:那就是让学习知识成为一种终生习惯,让书香成为遍布乡村各角落的持久芬芳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