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价”墓地:破除“生死两难”的尴尬境地-焦点

2023-04-07 20:31:20 来源:红网


(相关资料图)

□李晨华(郑州大学)

清明时节,“天价”墓地话题重回视野。今年3月中旬开售的新墓区,有面积0.6平方米的单/双穴墓,售价34.18万元;同面积的三穴墓,售价45.78万元。若换算成每平方米的价格,高达76万元,远高于上海市中心房价。墓地供不应求,价格还在不断往上涨。(4月6日《21CBR》)

一直以来,上海的房价居高不下,大多人在买房问题上捉襟见肘。然而,不知何时起,上海的墓地价格也开始节节攀升,让人不禁感慨:活的时候买不起房,死的时候买不起墓地,一生真的好难。

据悉,墓地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地理位置、环境、服务等。“‘墓地贵’实际上更多是指‘豪华墓’贵。就上海这块76万一平的墓地来说,相关人员解释说因为其交通便利、位置优越、环境优雅、服务高端、超大面积和豪华硬件配置,再加上一些所谓独特资源或者特殊概念的“炒作”,价格也自然“豪华”。

深入发现,墓地需求的增长和价格的持续攀升无外乎两个原因,首先是土地资源短缺。二是人口老龄化加剧。墓地业务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,供远小于求。究其原因,殡葬行业相对封闭,主要由国有单位占主导地位,且高度分散,大部分市场份额由国有单位控制,少部分为非国营。对于非国营企业来说,大份额市场又被龙头企业垄断,想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又被高额的启动资金、超长的回笼资金周期以及专家人才的稀缺等诸多壁垒而“劝退”。揆诸现实,也不难发现殡葬企业方很少主动宣传低价公墓,并且大量公益性公墓也未得到开放。

我们应该强调和捍卫的是,购买墓地不仅仅是一种物质需求,更是一种精神需求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墓地作人生命结束后的安息之所,从另一种意义来说是一种永恒的归宿。此外,墓地作为殡葬文化中最重要的实物形态,墓葬文化的功能也成为缅怀先人,激励后辈,凝聚意志,坚定信念的载体。

对此,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,倡导更加环保的殡葬方式,殡葬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多元化选择,设置不同价格层次的公共墓地、绿化带、海葬等,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,从而减轻高价墓地的需求压力。这样既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,又能够减轻经济压力。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墓地市场的监管,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并对思维进行转型升级,推动殡葬行业的透明化和公开化脚步,防止市场乱象的发生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:高价墓地的数量有限,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规划,充分利用土地资源,如设置公共墓地、绿化带等,以满足人们的殡葬需求。

墓地价格的持续攀升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,更是一个社会问题。墓地承载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、敬意和祈祷,是后人对逝去亲人或朋友的悼念之地。我们亟需既能够保留文化温度,又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,同时也要保证市场的公平和透明的殡葬行业发展方案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,才是真正符合消费者利益的殡葬业发展趋势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“龙城警事”图片精选丨2023年第4期 天天通讯

下一篇:苏宁易购管理层大换血:黄明端退出,张近东系重新掌权,能否带领公司重回高光时刻?|今日热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