翟钦奇 实习生李春雪
内蒙古呼和浩特,1月19日晚8点,大风,零下二十摄氏度。
(相关资料图)
位于城市西南郊的呼和浩特南站灯火通明,33岁的列尾作业员于先义完成巡检打标任务,迎着凛冽的寒风,在轨道旁的窄路上行走着。离着几十米,就能看见哈气在他头顶上空升腾,走近一看,他脸上冻得通红,棉帽上凝结了七八个小冰柱。
此时正是呼和浩特南站每日工作的高峰期,从行车调度室的监控画面中可以看到,载满煤炭的列车在此进行更换双机头重载牵引机车和列尾换挂作业,21条火车股道几乎停满了中转至此的“万吨大列”。
调度室里内勤助理值班员夏天正在进行调度安排。李春雪摄
“每节车厢能装载80吨,每趟列车有102节或105节车厢,加上列车自重,总重可达万吨。”车站站长李爱军介绍,呼和浩特南站是内蒙古煤炭“出区达海”的重要枢纽,2022年全年日均运输量35.5万吨,平均每天接发列110对左右。临近春节,供电、供暖企业用煤需求数量攀升,货运列车作业人员同样也迎来了运输高峰。
刚刚进行了列尾装置的摘取工作,于先义回到工作间,对讲报告、登记入册、列尾装置检测、归类存放……一系列操作完成,他终于可以坐下喝一口热水。“列尾装置,全称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。在列车尾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,这一装置可以检测列车尾部的相关行驶数据,确保运输安全。”于先义负责的是列尾装置的安装、摘取,主机的取送工作以及防溜作业。“列尾装置每个约10公斤,多的时候一次要拿5个。”于先义说,这样的室外作业要从晚上6点半持续到第二天的早晨8点半。
休息了没十分钟,工作间电话再次响起。戴上帽子,跺了跺脚,于先义走出工作间,来到又一辆列车尾部。“已联系司机,禁止动车,可以作业!”对讲机那边传来信号楼值班员的声音。于先义利落地跨过铺满砟石的斜坡,蹲在列车尾部,五分钟后便熟练地摘下一个列尾装置。“徒手摘取列尾装置需要一定的力气,往返于车轨之中更是有着风险,需要和信号楼调度室的值班员高度配合。”一共五个列尾装置,于先义一手拎着一个,背上背着三个,100余斤的重量让他的脚步有些不稳,“全站70多名作业员就没有一个没崴过脚的。”
于先义正在摘取列尾装置。李春雪摄
于先义正在检查防溜装置。李春雪摄
于先义是辽宁营口人,这是他在铁路工作的12个年头,也是他第12年在外过年。“虽然说过年不能回家,但是作为一名铁路基层的工人,想到自己的工作能保障运输安全,见证煤炭运输到全国各地,心里还是感觉很高兴。况且我们也只是代表了一小部分,基层铁路工人都是如此。我想着明年把老人接过来,可以时时探望,一家团聚。”
“叮铃铃……”,话音未落,休息间的电话又响起,又一辆“万吨大列”缓缓驶入了夜晚的呼和浩特南站。
关键词: 呼和浩特